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政策性银行贷款合约的决定
  • [摘要]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政策性银行的微观研 究还非常少。基于手工收集的2000-2016年上市公司政策性银行逐笔贷款合约数据,本 文考察了政策性银行贷款合约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性银行在制定贷款合约过 程中不完全遵循商业性标准。本文还发现,当借款人为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或者 货币政策宽松时,政策性银行贷款合约的贷款条件会更加优惠。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政策 性银行的贷款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
  • 李广子 陈醒
  • 全文[ PDF 875246.0 MB ] 2020.4(2):16-28  共有 314 人次浏览
  • 金融发展如何影 响经济波 动?米一 基 于 中 国 232个城 ...
  • [摘要]本文基于 中国232个城市 2005—2013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 回归模型 考察 了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金 融发展对经济 波动的影响存在 显著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效应 :在金 融发展水平较低 的区间内,金 融发展所导致的经济波 动效应 比较 明显;而 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 时,金融发展所导致 的经济波动效应则会 出现 显著 弱化。上述结论在 多种稳健性检验 下均显著成立。此外 ,通 过将政府支 出和产 业 结构 的门槛值效应纳入分析 ,我们还发现 ,高水平 的金融发展 和 良好 的政府干预能力具 有相互促进 的效应,而过度 的金 融发展 和失衡 的产业结构 则可能成为经济不稳定 的重 要原 因。
  • 马勇 吴雪妍
  • 全文[ PDF 883512.0 MB ] 2017.1(8):16-32  共有 290 人次浏览
  • 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压力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 [摘要]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和跨境资金流动均出现新的变 化,给人民币币值稳定带来压力。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出发,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速 度与外汇市场压力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发现,从短期看,“& 11 ”汇改是改变人民币国 际化和外汇市场压力之间关系的结构突变点:在“8.11”汇改之前人民币国际化速度不会 对外汇压力产生影响;汇改后,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逆转的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出现 贬值效应,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从中长期来看,“8. 11 ”汇改对长期关系的影响有限 人民币国际化的升值效应将占主导,逐渐缓解贬值压力,最终促使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 研究表明,突发的大规模贬值预期虽然会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短期贬值效应 但对长期效应 的影响有限 在此进程初期 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顺势而为 央行也应释放一部分的贬值压 力,加速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幅度区间。
  • 郭田勇 兰盈
  • 全文[ PDF 3581130.0 MB ] 2019.3(10):18-31  共有 305 人次浏览
  •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摘要]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杠杆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41个国家(地区)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对金融杠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门槛效应,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发展情况的变动而显著变化。具体而言,金融规模的扩张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提升和金融结构优化则有助于增强金融杠杆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积极进行杠杆内部结构调整、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信贷结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去杠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进行,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 王爱俭 杜强
  • 全文[ PDF 580374.0 MB ] 2017.5(8):18-27  共有 257 人次浏览
  • 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
  •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因素,特别是考察市场化指标还是传统政策指标是媒体沟通的焦点。我们通过使用2000至2016年期间“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一周内国内报纸刊登的相关文章来确定解释媒体对货币政策相关报道的因素,进而考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其他经济环境变量对媒体报道(倾向性、离散度、数量和程度)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市场利率变化并没有过多关注,却更为关注主要政策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且对广义货币增长率也非常关注。因此,从媒体舆论角度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可以考虑侧重于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增长率,以此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沟通效果和效率,实现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张成思 牟鹏飞
  • 全文[ PDF 1588820.0 MB ] 2018.6(9):19-33  共有 268 人次浏览
  • 气候风险影响权益资本成本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经...
  •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气候风险指标来研究气候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对2007年至2020年的3215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升高,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吸引机构投资者、多元化经营以及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缓解气候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型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而物理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气候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在高碳企业与低碳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一步拓展了气候风险经济后果的有关文献,就如何应对气候风险以及缓解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同时,本文将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引入气候风险的度量,丰富了气候风险的定量研究。
  • 杜剑 徐筱彧 杨杨
  • 全文[ PDF 0.0 MB ] 2023.3(19):19-46  共有 494 人次浏览
  • 宏观波动、结构差异与艺术资产收益
  • [摘要]中国文物艺术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理念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 识和软实力。投资艺术品的动机既有精神享受和社会声誉,也有文脉传承和财务收益等。 本文以中国书画核心市场2000-2017年拍卖微观数据作为样本,采用特征价格模型构建 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探究艺术品的收益结构差异以及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征。 研究表明:近现代艺术品收益风险比高于古代和当代艺术品;高价艺术精品具有较好的投 资回报,其与股票市场投资的替代效应更为显著;艺术品市场是顺周期的,艺术品作为非 刚需的精神产品,其收益率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弹性较大,当经济状况良好时,艺术品市场 收益率的上涨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预期不佳时,艺术品市场收益率的跌幅快于 宏观经济的下降速度。
  • 黄隽 李越欣
  • 全文[ PDF 1216091.0 MB ] 2020.2(2):19-34  共有 380 人次浏览
  • 中国金融市场之间风险溢出的时空特征及机理分析----兼论中美贸易...
  • [摘要]本文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量化分析中国股票、债券、外汇、大宗 商品以及同业拆借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然后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摩 擦作为外部冲击对各金融市场之间风险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中国金融 市场之间的系统性风险累积和消减具有非对称特征,出口水平下降、进口水平增加、预期 指数下降以及不确定性的上升都将刺激溢出效应水平的增加。在空间维度上,中国跨金 融市场风险溢出结构相对稳定,具体表现在金融市场网络中存在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市 场的集群以及债券、同业拆借市场的集群。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中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 水平主要受国内经济水平与进口水平的影响,随着贸易摩擦逐步升级,出口水平下降也成 为溢出指数增加的主要成因之一。贸易摩擦冲击使得稳定无中心的金融市场网络转变为 一个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网络,且该转变随着贸易摩擦的缓解而消失。防范化解贸易摩 擦冲击引致的金融风险、防止风险跨市场传染,需要在保证经济基本面不发生较大变动的 同时,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降低经济不确定性。
  • 方意 宋佳馨 谭小芬
  • 全文[ PDF 2030252.0 MB ] 2020.6(2):20-42  共有 267 人次浏览
  • 从资金流向看流动性的内涵和机理
  • [摘要]“流动性”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学术界长期对此缺乏共识。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推动了商品流通。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概念,但缺乏清晰界定,存在着一系列缺陷。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研讨,立足于卖方,忽视了买方的意向,将金融资产的变现性与流动性相混;实体企业的融资流动性,立足于资金需求者,忽视了资金供给者的要求。不论是金融市场中卖方持有的金融产品还是实体企业为融资发行的金融产品都是异质的,以此界定流动性,不免使得流动性的内涵杂乱无序。从学理上说,如果一个概念有着太多的内涵,它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就将严重降低。从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角度看,应以货币资产(即资金)界定流动性的内涵,由此,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实体企业的融资中,流动性都是由买方提供的。
  • 王国刚 相倚天
  • 全文[ PDF 0.0 MB ] 2022.4(18):21-42  共有 241 人次浏览
  • 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理论要点、实践堵点和破解之点* *———兼论激活...
  •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列入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学史上,马 克思从产业资本循环、两大部类再生产循环和社会再生产循环等角度系统地阐发了国内 经济大循环理论,它们可概括为微循环、中循环和总循环。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中,微循环、 中循环和总循环是一个“三层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微循环处于基础性地位。商品顺 利销售、货款如期回流是保障微循环的关键性条件。为化解由赊销可能给供货商带来的 资金流断裂风险,商业信用应运而生。迄今,它依然是维持实体经济部门运行和发展的重 要金融机制。但在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中,商业信用机制缺失,货款拖欠成为长期存在的 一个痼疾,成为中小微企业再生产微循环中的严重堵点和痛点。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则国 内大循环难以畅通,也难以提高经济效率。激活商业信用机制,破解微循环堵点,需要做 好 6 个方面的工作: 转变观念,完善法治,以激活商业承兑汇票为突破口,建立商业承兑汇 票交易市场,完善金融统计,强化金融监管。
  • 王国刚 胡坤
  • 全文[ PDF 310914.0 MB ] 2021.1(3):21-40  共有 581 人次浏览
  • 地缘政治事件 、金融危机与全球原油价格体 系— — 基 于 内生...
  • [摘要]本文通过在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引入结构性突变,检测 了结构性突变的 存在性及其对全球原油价格及价格依存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 ,地缘政治事件和金融危 机是造成全球原油价格关系产生结构性突变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的事件产生的效果不同。 例如 ,西德克萨斯原油在 2011年的库存积压事件改变了长期价格关系的水平、趋势和状 态,而 1997年亚 洲金 融危机仅仅 导致 区域 内原油价格关系 出现平移。2008年金融危机 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结构性突变事件。它打破 了原 油价格关 系的稳态,使得 Wlazlowskiet a1.(2011)在危机前得 出的关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可作为基准原油的结论不再成立。
  • 张菡
  • 全文[ PDF 1235244.0 MB ] 2017.3(8):21-46  共有 330 人次浏览
  • 劳动力成本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
  • [摘要]厘清最低工资标准的微观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 2007 ~ 2018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会加快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且相较于负债不足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对过度负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更大。经济意义上,最低工资标准每增加 1 元,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平均加快1. 05% 。进一步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在劳动力依赖程度强的企业中更显著。区分调整方向后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对负债不足企业调整速度的正向影响在融资约束程度较轻的样本中更显著,表现为资本替代效应;而对过度负债企业调整速度的正向影响在抗风险能力弱的样本中更显著,表现为风险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最低工资制度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相关研究,还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建蕾 王晓佳
  • 全文[ PDF 0.0 MB ] 2022.6(18):22-36  共有 360 人次浏览
  • 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
  • [摘要]本文基于2008年强制性企业社会责任(CSR)信息披露政策的颁布这一外生冲击事件构造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并结合PSM-DID方法考察了强制性 CSR信息披露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披露企业,强制性CSR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应规披露企业的绿色创新专利数量。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增加了环境监管部门、利益相关者团体和媒体对于应规披露企业的环保监督压力,这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CSR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影响的有关文献,证明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激励企业从事绿色创新,因而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以信息披露为代表的制度构建。
  • 班琦 范小云
  • 全文[ PDF 0.0 MB ] 2023.1(19):23-43  共有 1021 人次浏览
  • 全球主要股市风险相关性测度— 基于半参数 C-Vine Copu...
  • [摘要]控制跨国风险传染,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金融工作当前 阶段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美、英、德、日五国股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参数C -Vine C o p u l a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市场之间的相关结构和相关程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发 现,危机前后五国市场相关结构发生变化,英国取代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相关性最强;中国 始终处于同其他国家相关关系较弱的地位,并未因金融危机发生变化;欧美市场、亚洲市 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割效应;各个市场间的变化对于坏消息的敏感程度高于好消息; 危机后各市场的关联性有加强的趋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严防虚实倒挂、改善宏观调控等建议。
  • 张卓群 张涛
  • 全文[ PDF 1931437.0 MB ] 2018.3(9):23-34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希腊悲剧
  • [摘要]截 至 2015年 3月 ,希腊 已经 从欧 盟 、国 际货 币基 金 组织 和 欧洲 中央 银行 的救助计划 中获得 了总额 3250亿欧元的援助,但其经济状况却并未得到 改观。本文对希腊债 务 危机 的 救助 计 划及 其 绩效进 行 了评估 ,认 为 当前 希腊 经 济 已经 陷入“荷 兰病 ”,救 援资金 的流入 无 助于 降低 其 生产成 本 ,提高 其 国际 竞争力 。 文章还 对希 腊 退 出欧元 区的前景 和 当前 危机 的解 决 方案进 行 了探 讨 。
  • 汉斯一维 尔纳 ·辛恩
  • 全文[ PDF 0.0 MB ] 2016.1(11):24-54  共有 123 人次浏览
  • 住房限购政策与地方政府供地行为
  • [摘要]在城市化浪潮下,住房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主要采取限购住房等需求管理政策来稳定住房市场,而供给因素在房价稳定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考虑。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视角出发,分析住房限购政策如何影响土地供给来探讨住房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动态均衡模型分析发现:住房限购政策会降低土地的供给;当限购政策取消时,由于需求释放而供给不足,会引起房价大幅度的反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上述效应大小。同时,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了以上结论。
  • 黄志刚 孙宁
  • 全文[ PDF 0.0 MB ] 2023.2(19):25-43  共有 340 人次浏览
  • 如何从根源上改进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
  •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债务持续增加和金融体系风险不断积累相伴而行,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总根源。本文在评价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及其缺陷的基础上,从实体经济债务视角研究提出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完善路径和具体措施。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上,应增加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偿债压力的监测;在宏观审慎监管上,应基于实体经济债务优化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标准、扩大贷款价值比应用来控制结构性风险、设置债务偿付能力指标来降低贷款违约风险。理论分析和监管实践表明,以上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利于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深入性、有效性,对我国下一步完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体系具有明确的政策启示。
  • 朱太辉 边卫红
  • 全文[ PDF 1707128.0 MB ] 2018.5(9):25-35  共有 267 人次浏览
  •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权衡与融合
  • [摘要]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两个政策支柱相对分离的杰克逊霍尔共识在过去30 年中经历了盛行、反思和回归三个阶段。杰克逊霍尔共识的回归本质是金融稳定机制及 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涉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及微观监管等三个政策支柱。货币政 策不是金融稳定的主导性政策,应该通过拓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缓释单一政策的多重 目标均衡,同时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补性。基于央行职能的拓展可构建与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治理框架。在双支柱框架中,央行需要重点发挥两个政策的 “链接”功能,实现央行职能与货币政策职能、法定职能与市场职能、合作博弈与均衡博弈 等的 融 。
  • 郑联盛
  • 全文[ PDF 1119755.0 MB ] 2018.4(9):25-40  共有 250 人次浏览
  • 我国金融市场尾部风险相依与区制转移下的风险冲击研究
  • [摘要]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 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 用 MSB VA 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 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 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 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 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 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使四个金融子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为 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尾部风险变化要进行动态监控,在鼓励金融机 构加大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构建应急举措化解高风险状态时的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安全。
  • 严伟祥 张维
  • 全文[ PDF 1380389.0 MB ] 2017.2(8):25-38  共有 258 人次浏览
  • 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彳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 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
  •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高债务与金融体系高风险并存,实体经济高杠杆已 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这背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债务 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了“金融不稳定假说”“债务-通货 紧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等经典理论,探析了实体经济的债 务扩张、债务收缩、债务供给和债务需求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理论机制和具体路径。在此 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债务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债务周期解释框架,统筹 考虑了实体经济债务的扩张时间(周期波长)、增长速度(周期波幅)、结构变化对金融体 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体系防风险具有内在统 一性,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结构和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率。
  • 朱太辉
  • 全文[ PDF 3959501.0 MB ] 2019.2(10):25-37  共有 346 人次浏览
«  1  2  3  4  5  6  7  8  9  10 »